“冷门市场”炼就“隐形冠军” —— 台衡精密测控(昆山)股份有限公司专访


在江苏昆山,有着这样一批中小企业。它们乍一看不起眼,却往往在细分领域“无人能及”,实现“弯道超车”,成为“专精特新”的“小巨人”,台衡精密测控(昆山)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。

这家有着“大心脏”的小企业,硬是在衡器领域干出了一番大事业,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。走过半个世纪,台衡给人以启示:“企业不管大小,要想求生存谋发展,必须要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最专、最精、最好,特别要以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,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。”

以“恒心”造“衡器” 在“冷门市场”闯出新天地

提及“衡器”这个词,很多人觉得陌生,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在台衡展厅里,超市、菜场随处可见的电子计价秤、防水台秤,工业领域使用的吊秤、叉车秤,实验室里用到的精密天平……几十吨的东西能称,人感觉不到重量的也能称;悬浮的能称,运动的也能称。

“只有选对衡器,才能称心如意。”对于很多商家和生意人来说,一台计量精密、功能完备的衡器,可以帮助他们精确地衡量货物,同时也是“衡量”自己财富的工具。“虽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,但衡器制造还属于冷门领域。”台衡精密测控管理处副总郭铭杰说,在“冷门市场”做出“热销产品”,并非“一日之功”,必须要以“恒心”造“衡器”。

在衡器制造领域摸爬滚打半个世纪,台衡被看作是衡器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。早在1968年,台湾衡器工厂就已设立,主要生产传统的机械式磅秤;30年后,台衡迈出转型发展“第一步”,1998年在昆山投资设厂,开始从事电子衡器的研发与生产;2011年,台衡先人一步、抢占先机,投入智能物联网秤重应用研究,有了更多话语权。

“看准一个个风口,就是赢得一个个机会。”郭铭杰善于资本运作,在他看来,企业登陆资本市场,能够积攒更足的前进动力,对吸引高端人才、加快创新研发、升级生产设备、扩大市场规模可以起到极大推动作用,也更坚定了企业扎根昆山、跨越发展、走向全球的愿景。2017年11月,台衡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,迈出“领跑”关键一步。

以“创新”促“转型”,将“称重”植入工业电脑

从早期的机械衡器转型为电子衡器,再到最新研发的智能化称重系统,看似悄然转型,实则静水深流。半个世纪以来,台衡见证了整个衡器产业的发展与变迁,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前沿,成为全球少数自主拥有专业操作系统的厂家之一。

什么原因让这家家族企业“基业长青”?郭铭杰的回答很是干脆:“创新”。“以前,衡器领域属于传统加工制造行业,对科技和软件的人才吸引力有限,但是随着技术与产业、资本与市场的深度融合,衡器从原来单一的‘称重’功能拓展到测控解决方案。”随着技术更迭、产品更新,台衡将衡器重新定义为“自带称重功能的工业电脑”。

创新并非一蹴而就,日积月累的技术沉淀、对市场的精准把握,两者缺一不可。以台衡自主研发的智能衡器为例,除了具有基本的称重功能,还植入了影像识别、账单打印、数据传输、质量追溯等前沿技术,以集成创新的方式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磅秤的认识。再比如嵌入其中的电路板,从原来的两层升级到六层,所安装使用的元器件较电子衡器提升了5倍,CPU处理能力提升了50倍,记忆储存能力更是提升了500倍之多。

“以前我们卖的‘秤’都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硬件产品。”台衡精密测控研发处副总吕俊毅介绍,软件系统大大提高了客户对他们的依存度,客户轻易不会更换供货商。作为“技术大拿”,他认为,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离不开长期和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,练好内功,是技术门槛,也是台衡的核心竞争力。2016年以来,企业研发投入占产值比重由4%提升至8%,并在台湾、印度等地相继建立了研发中心。

以“文化”筑“根基” 争当细分领域“隐形冠军”

走进新落成的台衡总部大楼,在宽敞优雅的会议室落座,边喝咖啡,边谈合作,你很难将它与传统磅秤企业联系在一起。“企业致力让所有客户都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。”郭铭杰告诉记者,这份用心不仅体现在像星级宾馆一样的总部大楼上,更体现在精益求精满足用户需求上。

不仅是客户,工作在此的每一名员工同样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。台衡规模不大,员工也不算多,却有着深厚的企业文化。在每年举行的职工运动会上,背诵企业文化是特色项目,凡是抽到的员工,都能在1分钟内,将百字的企业文化流利背诵出来。企业文化不仅增强了员工认同感,也是提升员工幸福感的关键。吕俊毅在入职前就曾总结道:“这是一家有资金、有市场、有技术、有远见的企业。”

文化铸魂,精益求精,方为冠军姿态。当前,在人力成本上升、市场空间越来越狭窄的合围之势中,台衡深耕细分行业,拿出了更多新招:加快推进自动化改造,引入自动化测试系统、自动化称重系统等,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更优、称重更精准;成立环保实验室,严格监控对环境有害的物质,确保每项产品都能符合绿色环保规范。

“这种精耕细作的日积月累,给企业换来的是良好口碑。”郭铭杰表示,虽然台衡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“大象”,但却敢于投入研发与技改,面对新形势主动“变阵”,竞逐细分领域“隐形冠军”。今年以来,台衡继续探索前行,在国内各大城市推出农贸溯源智能秤,预计内销占比将从原来的20%提升到30%。

■ 记者手记 >>

企业规模虽小,能量不小。台衡就是一个典型,通过走好“专精特新”之路,找到了制胜法宝。在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中,中小企业虽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,但可以像台衡一样,找准方向、找准定位进行技术创新与传承,加快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
从传统“制造”到现代“智造”,企业高质量发展重“量”更重“质”。走过半个世纪的台衡,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文化积淀,已经有了“百年企业”的雏形,其首要追求不是规模速度,而是做专做精做强,并在科技创新、品牌建设及企业文化上齐头并进,实现基业长青。面对新时代新形势,中小企业想要实现“大作为”,可以充分借鉴台衡成功经验,走“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”发展之路,牢牢握住市场竞争利器,从而获得“弯道超车”机会。

(信息来源:昆山日报)

 

THE END

Copyright 中国衡器协会
地址:北京市北三环西路43号青云当代大厦806室
电话: 010-62115995 Call
传真: 010-62115741